首页 > 图书音像 > 经管励志 > 成功/励志 > 曾国藩成功之道

分享商品:

曾国藩成功之道

会员价¥9.90

已售出 0 |0 人评价
  • 商品货号 OF006272
  • 数量
    - +
    (载入中···)
  •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去手机购买
相关分类
  • 商品名称: 曾国藩成功之道
  • 商品编号: OF006272
  • 商品品牌:
  • 上架时间: 2016-10-09
  • 商品重量: 100克

作  者:北史 编著

出版时间:2009-7-1

版    次:第一版

出 版 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字    数:260千字

页    数:384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人生是一个较量的战场,其中有“剑客”出没,剑术闪动,可谓惊动人心。曾国藩是真正的剑客,他要求自己练好一身剑道,运用动静结合、进退转换的策略,去防身和养身。所以他掌握了做人办事的十三把心剑。

........................................................................................................................................................................

目录

壹 磨剑:把铁棒磨成针,就一定能派上用场
剑术自古有之,善用剑者总是不盲目出剑,而是苦练磨剑的基本功,这样才能超人一等,出剑有力。曾国藩在疆场上自有一套磨剑功夫,他完全明白要想使剑锋利,必须磨好自己手中的剑,才能在关键时候派上真正的用场。如果急着抽剑而上,不但达不到一定的效果,反而输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曾国藩的磨剑术。
01. 缺乏大志,人生一定疲软(22)
人处于世,诱惑极多,如不能做个驱除内心私念的圣手,势必要被私欲所困;曾国藩历经世间沧桑,已修得“心气合一,天地自宽”之境界,图远谋之时,已先立好大志。
02. 不争则退,不争则败(26)
人人都想争胜,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碰撞,有人立即就如一摊泥,望天长叹,泪水与鼻涕搅和在一起。曾国藩厌恶此等人,他终生的信条是:“男儿自立,必有争胜之气。”
03. 自己掌握命运的主动权(31)
曾国藩竭力主张保持积极的心态、进取的热情。这种主张是基于一个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判断:积极的心态是力量之源,是成功的推进器。
04. 强化自己,就没有攻克不了的人生难关(34)
曾国藩在处世中把大度与戒怒、宽容与倔强糅合得如此贴切,而又把强毅与刚愎区分得如此明晰,真可谓处世之楷模。
05. 持久磨炼,就会无坚不摧(39)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或是讥讽、嘲笑、轻蔑甚至侮辱,他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咬牙立志、徐图自强。
06. 最可贵的做事精神全在“恒”字上(46)
曾国藩认为做事须以“常”字为精神,即做事有始有终,才能有所作为。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自己创造成大事的心态(48)
贰 亮剑:拿出超一流功夫闯天下
较量都是有架势的,没有架势的较量,常常是属于虚幻的空想,亮剑就是较量的预兆。真正的善用剑者,非常善于把握亮剑的时机,而不急于让自己的剑过早地摆在别人面前。曾国藩的亮剑之术在于,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时效和场合,更聪明的是因人不同而亮不同的剑。这种招法常令对手难以猜准他的心计,所以常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在一般情况下,曾国藩是不急于把剑亮出来的,他惯用的是后亮剑法,正是凭此等超一流功夫,做到后发制人,闯开了天下局面。
07. 把握好“懦”与“勇”的时机(55)
在柔靡世风下,曾国藩却能反其道而行之,众相柔靡之时,他却敢迎风独立,挺身而出,为其以后声名及发达创造了一个机会。
08. 把想法灌注于行动之中(59)
曾国藩在《格言四幅赠李芋仙》中提到了躬身入局的办法: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09. 有刚有柔,不做一种性格的人(62)
在曾国藩看来,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柔是手段,刚是目的,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这才是柔的实质。
10. 咬牙等待出头之日(67)
曾国藩怀有一颗强烈的入世之心,却处在一种无事可做的出世状态,在自我矛盾之中煎熬度日。命运之神在戏弄着他,他只好咬牙待机,寻找新的崛起之路。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机会往往在反复考虑之间流失(70)
叁 猛剑:不让对手喘半口气

  所谓猛剑,是指迎着强手而上,不躲闪不回避,憋着一口气要见分晓。曾国藩在使用猛剑的时候,不怕电闪雷鸣,不惧对手气势,常常是看准之后,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以猛剑见高低。他常采用的猛剑法就是一种紧逼术,让对手喘不过半口气来,从而让对手从心理上就先怯场。
11. 承受千挫百折之阻(75)
曾国藩以“坚固”之法,用以修炼自己,因此他遇到困难时多半都挺性十足。
12. 逆境,正是磨炼英雄之处(79)
曾国藩自谓“打脱门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可见其坚忍卓绝的意志,强毅不屈的气度。唯其时受挫折,经患难,故其德业也时有长进。
13. 练就一身硬功(86)
在曾国藩看来,稳扎旨在坚强的防御,稳打意在猛烈的攻击。这是根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心理,沉着硬挺,打击敌人的士气,迨其衰竭时,一举猛攻,即可获得最后的胜利。所以“扎要扎得稳,打要打得猛”道理也就在于此。
14. 踏踏实实做事(90)
曾国藩虽然是一个很讲面子爱谦让之人,但当他久久期盼的机会来临时,他则毫不犹豫地立刻抓住这一机会,因为他自有一套“踏实做事的原理”。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从逆境中站立起来(98)
肆 正剑:迎刃而上,没有踏不平的困难
剑可正可偏,用正剑者,就是迎刃而上。曾国藩见过各种世面,没有他不明白的事,没有他没有经历过的困难。所以,他在心里和自己较劲,总是让自己倔强起来,不回避大小困难,这种正面反击的手段,是他成大事的本领之所在。
15. 善忍者必有大出息(103)
曾国藩正是经常把自己摆在一渺小的位置上来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的。他总是感到“我不及人者多”,就是“不能与诸贤并论”的樊哙,他也认为有“不可及者二”。
16. 经营自己靠本领(106)
在曾国藩的人生目标中,他绝不甘于稀里糊涂,而是一步一步经营着自己的人生计划,并且有规律地运行着,所以他像一名剑客一样,把人生的阵地当成了自己练武的场所。
17. 做人不能惧怕遇险(110)
曾国藩做事,往往是脚踏一片平地,心想无数坷坎。他明白,一个人只有在险境中才能成大事。
18. 打败困难,即是一条好汉(116)
曾国藩说:平常人遇到困难、挫折时便会停下来,放弃自己的目标,或绕道他处。实际上,困难时不能停下来,“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打败困难全在于自己的心力(119)
伍 反剑:出手招法和教科书不一样
不按常理出牌,常常令人匪夷所思。同样,不按教科书上的内容出剑,也常常令对手莫名其妙,躲闪不得。曾国藩不但能在明处亮剑,也能够在各种冲突和矛盾中拿出不同的出手招法,化险为夷。因此,曾国藩的反剑术,既是一种防守技巧,也是一种进攻招法,极显条理和章法。
19. 吃亏可让人多长一颗脑袋(126)
曾国藩不是一个愿意吃亏的人,但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能吃亏却不伤身。
20. 记住“枪打出头鸟”之理(130)
梁启超先生说曾国藩“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21. 给人留面子是一门学问(135)
曾国藩多言健谈,爱出风头,喜于交往。他常与人争胜,不留面子,这一点给他留下了不少教训。他经过多次亲身体会,感到给人留面子是一门学问。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改变众人所循的规则(139)
陆 斜剑:乘虚而入,一把做到位
乘虚而入,是《三十六计》中常用之计,其要诀在于避实就虚,以有限的力量最有效地攻击对手。曾国藩善用邪剑术来打破僵局,一方面,盯住对手的弱点,及时出手;另一方面,避开对手的攻势,迂回曲折。曾国藩在采用乘虚而入之计时,常常有过人之处,能做事到位,不留余地。
22. 最大的成功概率是稳慎(144)
曾国藩对待战争中的快慢问题,主张慢中求快;对待战争中的战守问题,主张先守后战;对待战争中的静动问题,主张以静制动;对待战争中的主客问题,主张以主待客,这些都是以“稳慎”二字为出发点来立论的。
23. 除掉浮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150)
曾国藩除掉浮躁,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态度,可谓是站在严以律己的角度,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24. 慢功夫中见真力(155)
曾国藩主张“缓字取胜”,通俗的说法就是“慢功夫”。成大事者的功业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同样,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获得大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25. 急躁,只能让人更快地接近失败(158)
曾国藩在京十余年,没有被家事所累。又很早摆脱八股的束缚,放手追求真正的学问,打下一生事业的基础。
26. 钻进谨慎的口袋中(163)
曾国藩做人办事,一向以求谨慎为第一,在自己没有想好的情况下,绝不贸然出手。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求快,会跌倒在人生之路上(167)
柒 让剑:不必处处针尖对麦芒
莽汉斗勇,大多采取“针尖对麦芒”的战术,这样常常造成两败俱伤。曾国藩切忌这种粗浅的为人处世之道,而是能让则让,能闪则闪,做到了进退结合,攻守平衡。在曾国藩心里有这样一道剑术:唯有让剑,才能够进剑;只知进剑,而不知让剑者,必定是最低等的剑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很少有是非产生,人生路途通坦。
27. 不与人强烈碰撞(172)
曾国藩的精明之处在于:尽量减少与人碰撞的机会,要用躲闪之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8. 人生总有盈亏,总有祸福(175)
曾国藩常说:“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
29. 猎豹知进,也知退(179)
曾国藩在进退问题上,自有聪明之处,他是这样做的:进中有退,退中有进,总是得当。曾国藩之所以能进能退,这完全取决于他的判断力。一个人掌握不住进退的火候,一定会遭受重大挫折。
30. 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182)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是:一是要善于做人,二是要会策划人生,三是要会抓住时机。特别是善于做人,非常重要,例如不要独霸功名——不要自己总拿“第一名”,让大家一起向前冲,都是确保自己通向大成的良策。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知道把身上的“强”字抹掉(186)
捌 变剑:十八般武艺个个都灵活
灵活变通是善用剑的基本功,如果一味地固守一种用剑方法,就会成为死剑;善用剑者,总是把剑应用得灵活自如,游刃有余。曾国藩在开拓人生局面的时候,具有十八般武艺,他善于看清周围的局势,也善于发现周围的变化,灵活用剑,快如风,闪如电,显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正是这种变剑术,使得曾国藩很少碰到绝路和死路,而脚下处处是活路。
31. 巧妙地掩藏住锋芒(191)
锋芒与圆通是做人的两大学问。它们就像一对矛和盾的关系,一守一攻。曾国藩一向注意自己的言行,他认为“锋芒则露杀气,圆通则显和气”。只有在失去主动之时学会保全自己的要害部位,才能在趁对手疏忽之时,转守为攻,敲定胜局。
32. 掌握住自己的局势(196)
在曾国藩看来,人生中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凡人在初创崛起之时,不可无勇,不可以求平、求稳,而在成功得势的时候才可以求淡、求平、求退。这也是人生进退的一种成功哲学。
33. 太过,是冒进;太慢,是滞后(200)
曾国藩善于把握“度”的原则,在“度”的范围内尽显才智,故有大功告成。因此有人说,曾国藩的智慧之处在于:适度前行。正因为他学养深厚,才能做到“凡规划天下事,久无不验”。他能总揽全局,抓住要害,表现出高超的战略水平,以致“天子亦屡诏公规划全势”(李鸿章语)。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要掌握自己的生活,就需要有灵活性(204)
玖 联剑:朋友的力量胜过“千斤顶”
朋友的力量胜过千斤顶,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朋友的至尊作用。善于用剑者,总能有挚友相助,共同谋事和成事,否则就会势单力薄,难以抗众。曾国藩明白此道,他认为为人处世必须靠朋友之力,这样才能形成联剑之势,力能拔山,他同时明白:交友必须有雅量,宽以待人,只有自己是用剑高手,才能有联合之资本。
34. 助人之道: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把(211)
当曾国藩从支持他按兵不动转而要他“勉力应允”时,他仍能挺住。他要的是保本,是自强,而不是给人当枪使,把本钱送给别人花。
35. 找到好朋友,办事更顺利(216)
曾国藩所交益友,对他的一生及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给他出谋划策者,有赏识提拔者,有危难之时两肋插刀者。从各个角度烘托着他的事业。因此,他比别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择友为人生第一要义。”
36. 交友要有雅量,不能守着小心眼(224)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与自己交往密切的人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资源,把他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把别人能力化为己用的人。
37. 以宽待人,把人生局面做大(230)
曾国藩虚怀若谷,雅量大度,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僚。李鸿章就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为人处世处处大度为怀。宽容大度之态,让曾国藩博得了众多的支持和鼎力协助,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同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8. 好师好友乃明智之举(234)
曾国藩一贯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官的人,更不能以一己之好恶定度处事,而要根据事情的情理决定可否,这样才能博得人们的信服,有利于社会。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朋友是成大事的最大资本(238)

拾 接剑:交手前先问别人干什么
在人生的战场上,总离不开“交手”两字,怎样交手呢?有些人惯用猛招,欠什么就恨不得一锤砸个粉碎;有些人善用心力,用内功制敌人。曾国藩与人交手,讲究的是心力,以心剑应对难题,同时还善于把对手变成伙伴。因此曾国藩与人交手,能够控制情绪,以诚心打动人,又不计前嫌,极显做人之大度。
39. 用“苦心计”应对大难题(244)
曾国藩的“与人为善”,在洋人那里碰了壁,而他的“取人为长”,总算是在洋人那里学会了点儿东西,从“与人为善”到“取人为长”,可见曾国藩做人办事之苦心。
40.不能自我控制、缺乏气度者必败(249)
曾国藩一直努力做好一切向前看,在坚忍之途上不移初心,正如他所言:“‘胸怀’乃吾最阔之地。”
41. 待人以诚以恕(255)
曾国藩所提倡的“恕”,中心内容是自己如果想得到什么,就要考虑到别人也会想到什么,推己及人。
42. 不计人前嫌(259)
曾国藩为人不计前嫌,能够化解磨擦,这自然是大人物的大胸襟。这样做的好处是:以和为贵。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先对别人感兴趣,别人才对你感兴趣(263)
拾壹 察剑:绝不能稀里糊涂
所谓察剑,是指在行事之前要能看清周围的人,区分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人才班子。曾国藩认为,人才是成大事的根本,没有人才,即使用尽浑身力气,也是一个造不了大势的人。在他心里有这样一条道理:善于察人者,可以不做稀里糊涂的事。
43. 善察人性,学会用人(269)
曾国藩认为,以德行、才能和性情为依据,可将人才分为五个层次:兼德、兼才、偏才、依似、间杂。
44. 人才比黄金更重要(280)
曾国藩说:求才“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得其余”。曾国藩用人,放眼五湖四海,声明“用人之道,官绅并重,江楚并用”。
45. 操纵“情态御人法”(286)
曾国藩的拿手绝活是:以操纵“情态御人法”为道,仔细地辨别人、选择人、重用人。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知人而善用(289)
拾贰 护剑:收住自己的欲望最要紧
如何收住自己的剑,这对善用剑来说,是一门极深的学问。那些只知道出剑而不知收剑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剑手,而不是剑客,因为他们身上存在这样一个最大的弱点——欲望过于强烈!曾国藩是一个收剑高手,他在心中时刻牢记着处在顶端就要收住脚步的安全法,甚至是最好不要处于这个顶端,才能藏身护心。这与他不求人生“十全十美”的至训有很重要的关系,同时,在他看来,收剑是为了护剑,是为了收住自己的傲气,护住自己的平淡之心。
46. 身心兼治,胸中有大境(296)
曾国藩主张磨难波折时要把心放得下,养得灵,不能因为身处困境而郁郁寡欢,那样永远不会有东山再起之日。不会养心,是自讨没趣;善于养心,你能不被外人所欺,不为外物蒙骗。曾国藩是养心大师。
47. 治心治身,就可万无一失(305)
曾国藩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表面愤激,没有涵养,有一点儿长处即向人炫耀,有一点儿不顺就勃然大怒,这都不是“有厚福之人所为”。
48. 贪图功名,会害人不浅(312)
曾国藩是一位平衡心态的大师,他从来不去做非分之想,因为人之痛苦,绝大多数是由胡思乱想开始的;那些蝇头小利不在他的盘算之内。
49. 心静如水,人生一片光明(317)
曾国藩认为,在物欲羁绊下,一个人要“静”下来是很不容易的。他钦服颜回的淡泊,也特别指出,如果一个人不经历高山,就仍会对高山仰止,没有得到的,总是有乞求的,人能大彻大悟,就是不容易了。
50. 在身上激发起“浩然之气”(322)
曾国藩写信给胡林翼,与他一同欣赏《庄子》,谈庄子冲淡、超旷的人生理念,认为与孟子的“浩然之气”有异曲同工之效。曾国藩身上这般浩然之气决定了他超越一般人,能做比一般人更大的事。
51. 把“广大”两字贴在胸上(326)
曾国藩说,暴躁最易伤脾、伤肝,对身体最有妨碍。所以他把“暴”称为治身的“阳刚之恶”。曾国藩进而认为,一个人常以和气悦己,是吉祥福分的征兆,而如果常有乖戾之气,就会招致祸端。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千万别以为自己比别人多长一颗脑袋(332)
拾叁 养剑: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你要想守得住自己,必须建立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曾国藩看来,此天地即为身心。他总是用尽力气,克守己道,把自己骄傲等弱点修正过来,勤于修身,练就一身真正的成大事的剑道。此等本事,是打造心剑者的养剑行为。
52. 一辈子都要坚守克己之道(340)
曾国藩的“克己之道”,使他在困窘潦倒时坚而不坠,在功成名就时谦而不傲;使他越过了人为的许多矛盾的险滩,走出了同僚倾轧的隘巷;使他学识渊博,为人清正,终身廉洁,晚节纯粹。
53. 千万不可为欲望驱使(348)
曾国藩做了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这副对联集中反映了他精神世界的两重性,一方面战战兢兢,一方面坦坦荡荡。
54. 豁达是大智慧,冲淡是大情趣(352)
曾国藩认为,豁达是一种见识,冲淡是一种态度。没有良好的智慧、判断、洞察力和理解力,人就无法达到豁达。豁达就是要对事物进行观察、理解、再观察、再理解,直到事物在你面前透明起来,不再有盲点或黑暗部分。
55. 骄傲的人,其实没有什么大本事(357)
曾国藩认为“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他不仅自律甚严,对自己的兄弟子侄也严戒其傲。
56. “勤”“俭”两字成大事(361)
曾国藩做人办事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人只有勤俭,才知道成功之艰辛,才知道爱护自己已有的成功。否则,就会遭贱人生。
57. 纠正自己的弱点是优点(368)
曾国藩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病根,而且也找到了治疗的方法,揭露疤痕让伤痛之处复原。一个“淡”字可谓一字千金,淡然无累,淡然无为,深得庄子真意。
58. 自己不能违反的四大禁忌(373)
曾国藩说:“凡事后悔己之隙(过失),与事后而议人之隙,皆阅历浅耳。”换句话说,凡事后议人过失,或者背后议人过失,都是涉世未深的表现。
59. 每天重复一遍“自我三戒”(376)
不欺人也不自欺,是做人美德的光荣传统,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忠信、廉耻,曾国藩的这些思想,实可用来救治当世之病,作为修身的并成大事的必备条件。
△ 曾氏心剑之今解今用:无法自控是陋习(381)
后 记(384)

........................................................................................................................................................................

书摘

                       不争则退,不争则败
曾氏做人办事之剑道
人人都想争胜,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碰撞,有人立即就如一摊泥,望天长叹,泪水与鼻涕搅和在一起。曾国藩厌恶此等人,他终生的信条是:“男儿自立,必有争胜之气。”
【经典导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活法,或刚毅,或柔弱,总之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知道,古代真正的剑客都是一种好争胜之人,他们通过各种磨炼去强大自己的武功,不怕对手。他们只怕对手功夫低,因为与强手较量,可以让自己也变成强手。当然,真正的强者都是从磨炼自己的内功开始的,切忌自己是个外强中干的“水货”。曾国藩的好强争胜绝非一介武夫所为,而是通过大小事件的自我磨励,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硬,具有一种剑客精神。
【绝妙实战】 我们讨论曾国藩人生的剑客精神,必然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做成人生大事?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大目标,都希望做成一两件让自己倍感成功快乐的事情,但是真正要实现这些想法,却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不禁要问,曾国藩是通过什么手段去实现他的人生目标的呢?他为此有哪些一生的强势资本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将首先来探讨曾国藩的“争气”观。
人人都想争胜,因为都有血气。但遇到碰撞,有人立即就如一摊泥,望天长叹,泪水与鼻涕搅和在一起。曾国藩厌恶此等人,他终生的信条是:“男儿自立,必有争胜之气。”
曾国藩无时无处不在强调争胜大法,同治二年(1863)七月一日,在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写道:
强字本是美德,我以前寄给你的信也讲明、强二字断不可少。但是强字必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屈不挠。如果对事情全不了解,一味蛮横,等到别人用正确的道理进行驳斥,并用事情的实际后果来验证,这时再俯首服输,前倨后恭,这就是瞎闹。我也并不是不要强,只是因为见闻太少,看事不明不透,所以不敢轻于要强。再者,我们正处在鼎盛的时候,属员在外,气焰嚣张,言语放肆,往往令人难以接近。我们如果一味强劲,不稍稍收敛抑制,那么属员仆从就会闹出大祸不止。

商品属性
品牌 其他/other
出版社 大众文艺出版社
版次 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出版时间 2009-7-1
用纸 轻型纸
商品评价
  • 0%

    好评度

  • 好评(0%)
    中评(0%)
    差评(0%)
  • 全部评价(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 用户晒单(0)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
<<继续购物 去结算
共执行 955 个查询,用时 1.218750 秒,在线 282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6.681 MB